ISO9000國際標準是由技術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準。它是在總結世界各國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質量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產生的。組織建立和實施的質量體系應滿足組織規定的質量目標,并確保影響產品質量的技術、管理和人為因素受到控制,無論是硬件、軟件、過程材料還是服務,所有控制的目的都應是減少和消除不合格,尤其是不合格品的預防。這是ISO9000的基本指導思想。
首先,控制所有過程的質量管理是通過管理組織內的所有過程來實現的,這是ISO9000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人們常說,質量體系由幾個要素組成,這是一句俗話。實際上,大多數質量體系要素都是這個過程。
當一個組織為了實施質量體系而規劃其質量體系時,首先要確定哪些過程應該與組織的具體情況相結合,然后分析每個過程中需要的質量活動,并確定要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和方法。
其次,過程控制的出發點是防止不合格。ISO9000國際標準標準中涉及的過程控制涵蓋了產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階段。這包括:“控制市場調研和營銷質量”“控制設計過程的質量”、“控制采購質量”、“控制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文件、數據、處理、儲存、包裝、保護和交付的所有環節”“全體員工培訓”等待從最初確定市場需求到最終滿足需求的所有這些過程都反映了預防為主的理念。
第三,質量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和實施文件化的質量體系和ISO9000標準要求。組織建立的質量體系應形成文件并予以保持。典型的質量體系文件結構分為三個層次:質量手冊、質量體系程序和其他質量文件。質量體系文件內容的基本要求是:寫應該做的,做應該寫的,并記錄結果。
第四,持續質量改進。質量改進是通過改進過程來實現的,這是一項旨在追求更高流程效率的持續活動。持續的質量改進可以提高組織的競爭力,并為其成員提供做出貢獻、進步和進步的機會;它可以為內部經理、客戶和其他受益人提供更充分的信任。
第五,有效的質量體系應滿足顧客和組織的需求和利益。組織設計的質量體系不僅要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期望,還要保護組織的利益。顧客的需求和組織的利益是相輔相成的。
第六,定期評估質量體系。定期評估質量體系的目的是確保各項質量活動的實施和結果符合計劃和安排,確保質量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和有效性。質量體系評價歸根結底是對過程的評價。GB/T19001指出,在對質量體系進行評價時,必須對每個評價過程提出以下三個基本問題:第一,過程確定了嗎?過程程序是否有適當的文件記錄?第二,該過程是否完全按照文件要求執行和實施?第三,過程是否能有效地提供預期的結果?
第七,良好質量管理的關鍵在于ISO9000的領導。質量管理的定義:質量管理是各級管理者的責任,但必須由最高管理者領導。只有得到管理者和領導的重視,質量管理體系才能確保企業的有效實施和有效運行,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質量管理問題;“人治”到“法治”,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