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國際標準是由技術委員會制定的一項國際標準,是在總結世界各國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質量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產生的。組織建立和實施的質量體系應能夠滿足組織制定的質量目標,并確保影響產品質量的技術、管理和人為因素在可控范圍內,無論是硬件、軟件、工藝材料還是服務,所有控制措施都應針對減少和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預防不合格。這是iso9000的基本指導思想。
首先,控制所有過程的質量。
一個組織的質量管理是通過對組織內部各個過程的管理來實現的,這是ISO9000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人們常說 “質量體系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這是一種習慣的說法,實際上,大多數質量體系要素都是過程。
當組織為了實施質量體系而進行質量體系規劃時,首先要確定哪些過程應結合組織的具體情況,然后分析每個過程中需要進行的質量活動,以確定應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和方法。
二、過程控制的出發點是防止不合格
ISO9000標準中涉及的過程控制涵蓋了產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階段。其中包括 “控制市場調查和營銷的質量”,“控制設計過程的質量”,“控制采購的質量”,“控制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文件,信息,處理,存儲,包裝的所有方面,保送” 、 “全員培訓” 等。從最初確定市場需求到最終滿足需求,所有這些過程的控制都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
第三,質量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和實施文件化的質量體系
ISO9000標準要求組織建立的質量體系必須記錄和維護。典型的質量體系文件結構分為3個層次,即質量手冊、質量體系程序和其他質量文件。對質量體系文件內容的基本要求是: 應該寫什么,應該寫什么,結果應該記錄。
四、持續的質量改進
質量改進是通過改進工藝來實現的,它是一種以追求更高的工藝效率為目標的持續活動。持續的質量改進可以提高組織的競爭力,為其成員提供貢獻、改進和爭取先進的機會; 可以為內部管理人員和客戶及其他受益者提供更充分的信任; 可以為質量體系要求得到滿足提供信任。
第五,有效的質量體系應滿足客戶和組織的需求和利益。
組織設計的質量體系不僅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期望,而且要保護組織的利益。顧客的需求和組織的利益是相輔相成的,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六、質量體系的定期評價
對質量體系進行定期評估的目的是確保各種質量活動的實施及其結果符合計劃安排,并確保質量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和有效性。質量體系評價歸根到底是對過程的評價。GB/T19001指出: 在對質量體系進行評估時,必須對每個評估過程提出以下3個基本問題: 1過程是否確定?過程過程記錄是否正確?2該過程是否完全根據文件的要求開發和實施?3該過程在提供預期結果方面是否有效?
七、質量管理的關鍵在于領導
ISO9000對質量管理的定義規定: “質量管理是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但必須由最高管理者領導”。只有管理者和領導者的重視,質量管理體系才能保證企業的有效實施,才能有效運行,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質量管理問題。
以上ISO900標準的基本思想對我國管理從 “人治” 到 “法治”,從粗放管理到集約管理具有重要意義。